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青海省门源县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转化运用 促进农副产品高质量发展

2024-10-25 14:08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杨玉国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万芬 安胜虎 记者张毓顺)近年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相关部署要求,以强化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提高专利、商标申请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门源县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水平,为知识产权建设按下了创新“快进键”,全县累计注册成功“门源奶皮”“门源菜籽油”“门源白牦牛”“门源蕨麻”“门源青稞”“门源蜂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累计商标有效注册量871件,有效专利数89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3件),县政府引导打造的“金色门源 富硒善地”区域公共品牌已成功登记版权予以保护。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对2023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地区单位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将门源县列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

优化服务,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门源县建立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立案咨询服务窗口,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知识产权维权等为内容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帮助权利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24年以来,共提供维权援助服务56人次。通过打造“旭红商贸城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引领带动全县更多市场主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治理工作,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重点围绕富硒油菜、蜂蜜、牛羊肉、蕨麻、黑青稞等富硒农副产品,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富硒产品检测认定,并进行统一贴标,提升门源县硒产业品牌形象,鼓励富硒产品开发企业、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积极开发“门字号”富硒产品,持续打造全县富硒特色农副产品产业集群。2024年以来,经委托第三方检测全县52批次农副产品,其中富硒产品达40批次,富硒产品在“青超联赛”海北赛区农副产品展销、“青洽会”等各类展销活动中备受消费者欢迎。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024年以来,组织县域内4家优势企业参加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共销售12大类34个品种,价值20万元的特色产品,签订企业意向书6家。

强化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时段,2024年以来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打击假冒商标专利和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集中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和假冒专利违法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6人次,检查经营主体236户次,服务企业10余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公安、文化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024年以来,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9次,对2起涉嫌冒用注册商标专用权和1起假冒专利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2024年县财政核准拨付知识产权保护经费7万元,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知识产权维权等工作,全面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强化宣传,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时机,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并结合2024年门源县科技活动周“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主题活动,普及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知识,提升社会公众知识产权及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意识。结合“青超联赛”“西洽会”“美食节”等活动,扩大全县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助推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在高速路口、公路主干道沿线设立“金色门源·富硒善地”公益广告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富硒”品牌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