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魔芋产业丰产丰收,管护工作是关键。7月11日,笔者走进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红光村魔芋种植基地,玉米林下,魔芋叶肥茎壮,长势喜人。鼎鸿产业发展(云南)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员刘定富带着丰富的魔芋种植经验,在田间地头不停地奔走。
“除草的时候不能扯太多草,否则容易把大块的泥巴带起来,这样会伤害到魔芋植株,我们要尽量地减少人为伤害。”他一会儿查看这片魔芋的叶片,一会儿叮嘱那边的村民注意事项,耐心地向大家讲解魔芋管护的关键技巧。
魔芋,是兼具高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成了新兴的农业产业“香饽饽”。红光村瞅准这个“商机”,引进鼎鸿产业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就是想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让魔芋产业在村里“茁壮成长”。
“引进这个公司以后,给群众带来三重利好。”红光村党总支部书记闵应松掰着指头细数,“土地流转有租金,参与种植加工能务工;生产中学技术,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产业带动就业,企业群众双赢。”
闵应松还拿出了一组数据,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鼎鸿公司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了200余亩山地种植魔芋,预计每亩产量达3吨,每亩收益约2万元。魔芋收成后进行加工,销往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总收益预计能超过500万元。而且,魔芋产业已经带动红光村2000余人次群众务工增收,累计发放劳务费20余万元。
村民高义秀告诉笔者,魔芋管护期间,每天有几十人参与魔芋管护工作,每人每天能挣100块钱,一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我跟着学了不少魔芋种植技术,明年我也想自己种一点魔芋,再增加点收入。”高义秀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谈及未来的发展,闵应松表示,红光村将继续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优化种植品种和技术,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魔芋种植,形成规模化产业;引进或培育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红光村魔芋品牌,让魔芋产业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曾入龙 王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