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凤冈县以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契机,紧盯校园餐全链条全环节,创新构建“三端四化一盘活”管理模式,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精细化、可追溯管理,坚决守护校园“舌尖安全”。
严把“三端”闭环 织密全程监管网
在食品安全防控方面,全县校园餐推行“前端严准入、中端强管控、末端广监督”的“三端”闭环模式,全面提升校园餐安全水平与品质。
聚焦食材供应与资金安全两大源头,严格制定食材准入标准和检测要求,建立基地准入退出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实行“校财局管”、专户管理、按月拨付、次月清算,确保资金封闭运行、规范高效、安全拨付到位;健全学生餐管理部门联动和学校食材配送企业及上下游供应商监督反馈等机制,常态化开展质量抽检与风险预警。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探索供应基地监控直连配送企业及监管部门,压实政府主管、部门主责、企业主体多维责任,确保食材全程可控、安全可靠;创新“家长委员会+两代表一委员”协同监督机制,覆盖食材验收、营养配餐、食安管理、经费使用等全流程。坚持校长、教师和家长陪餐制,畅通省、市、县三级举报渠道,形成“社会监督-学校改进-群众满意”治理闭环。2025年参与陪餐1531人次、验收130人次、提出意见322条。
聚焦“四化”赋能 提升管理质效链
如何驱动校园餐管理提质增效?凤冈县聚焦“需求清单化降成本、食材本土化优供给、配送规范化保安全、溯源智能化促透明”,构建了从田间到校园餐桌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全县学校按学期精准测算形成食材需求清单,组建多方询价小组定期开展市场调查、现场询价、综合定价。推行“以需定供、订单生产”,引导本地基地按需种养,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有效降低成本;优选县内龙头企业、规模基地、村集体经济“三类主体”52家纳入采购平台,构建就近供应网络。深化企业合作,联合本地规模化养殖场、大米企业打造水产品、禽类和大米标准化保供基地,打造水产品、禽类、大米等标准化保供基地,引导村集体联结种植大户、脱贫户订单供应果蔬。目前,全县校园餐米、肉、鱼等核心品类实现100%本地化,整体本地采购率达52.74%;严格执行“统招、统购、统配、统送”要求,压实配送企业责任。实行基地直采、专业分拣检测、专车定时配送,全程应用GPS定位、温湿度监控,分类包装、信息明示,重点食材索证索票齐全。今年累计为154所学校配送3000余吨食材,抽检53批次合格率达100%;依托市级智慧平台,创新构建“一码溯源”体系,整合溯源码、图片、供应商、检测报告等全链条数据,实现“一物赋一码、一单溯全程”精准管理。严格执行“多人联检”核验清单凭证,落实“明厨亮灶”实现验收、保管、留样、加工、供餐全过程100%视频监控。
盘活闲置资源 实现多方共赢
在打造校园放心餐过程中,为进一步管好用好农村闲置低效资产,凤冈县还成功探索出校园餐食材供应与农村闲置低效资产盘活有机结合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凤冈县全面摸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农村项目资产底数,通过完善设施自主盘活、招强引优合作盘活等路径,将集中连片闲置资源改造提升为标准化校园餐食材供应基地。同时,采取“学校点单-部门派单-主体接单”模式,与改造基地签订校园餐食材直供订单。通过创新该模式,既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扶持乡村产业,又为校园餐提供安全、稳定食材来源,实现“校、农、村”多方共赢。目前,凤冈县已盘活闲置蔬菜基地4个、700余亩,闲置圈舍2个、4100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