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胡礼兵)随着“荣昌卤鹅”借短视频平台“香飘全网”,重庆市大渡口区短时间内涌现50余家“荣昌卤鹅”实体店,较去年同期激增5倍。然而,热闹背后暗藏隐忧:有消费者反映“挂‘荣昌’招牌却不标产地”、“真空包装鹅肉吃着发柴”、“隔壁店半只鹅卖70元,这条街另一家要98元”……贴牌冒牌、保鲜失当、价格混乱等问题,正在挑战“食品安全”的底线。
为让“网红美味”不变成“风险食品”,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以“五查”破题,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锁死安全关,为“网红美食”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心”。
查进货渠道——给“身份”上把锁,杜绝“贴牌冒牌”。“您家的卤鹅供应商是哪家?能出示供货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吗?”“请出示您的进货台账”这是执法人员最常问的问题。针对“挂羊头卖狗肉”的贴牌乱象,执法人员要求“荣昌卤鹅”经营户必须建立“来源可溯”台账:卤鹅成品、卤鹅原料(整鹅或鹅肉)须源自荣昌,杜绝虚假宣传。
查标价售价——给“民心”标把尺,稳住“烟火气”。针对“同鹅不同价”的争议,执法人员更是加大查处力度:以3斤左右整鹅为例,鲜鹅肉市场价约为68-88元/只左右,卤制成品售价约为32-38/斤左右,执法人员要求商家必须在店内菜单(售价栏)、外卖平台显著位置进行明码标价,对价格虚高的商户进行了宣传教育。“以前买只鹅像‘开盲盒’,现在明码标价一目了然,上周在巷子口那家买的,和商场里的价格差不多,放心多了!”常买卤鹅的市民刘先生说。目前,全区门店明码标价率已达100%,价格投诉量较上月下降70%。
查品相品质——给“味道”把把脉,守住“地道味”。走进“荣昌卤味”的后厨,卤锅正“咕嘟”冒香,执法人员掀开锅盖,用温度计测量卤汁温度:“卤制温度需保持在95℃以上,时间不低于40分钟,这样鹅肉才入味且杀菌彻底。”针对部分商户为求“出餐快”缩短卤制时间、卤料包滥用添加剂的问题,执法人员采取现场抽取卤品、卤汁检测。该局春晖路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自发购买辖区内销售的“荣昌卤鹅”食用,对味道或品质不过关的门店严查整改,确保了“网红产品”安全有保障、品质上档次。
查运输保存——给“新鲜”加层冰,破解“保鲜难”。“夏天卖卤鹅,最怕‘路上坏了’‘放久了蔫’。”在某“荣昌卤鹅”销售门店的打包区,执法人员打开冷藏展示柜检查:“预包装卤鹅须在0-4℃冷藏,展示柜要有温度显示器并实时观察;现斩的鹅肉如果不能当天卖完,必须冷冻保存并在24小时内处理。”外卖配送必须使用外卖专用保温箱。
查检验报告——给“安全”交张卷,筑牢“标准线”。“这是今天新进鹅肉兽药残留检测报告,还有卤料的添加剂检测报告,都在这里了。”在某“荣昌卤鹅”销售门店,店主主动向顾客展示挂在“安心墙”上的检测报告。执法人员重点抽查商家进货查验台账、销售记录,杜绝来路不明的卤制品进入市场,流向群众餐桌。
该局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夏季高温熟食易腐,选购卤制品时选冷藏/阴凉柜台的,查进货渠道检验报告、查包装是否完好、查品相是否正常有无异味;买后尽快冷藏,2小时内食用更安全!